发现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国家文物局发布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重要进展
中欧班列恢复至2021年同期水平,印证了我国经济复苏态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 吴萨:2021年中欧班列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水平,2021年是中欧班列增长较快的年度,现在我们能在短期内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,从侧面也说明了我们国家经济复苏的态势。
关于您提到的消费恢复的情况,目前来看,虽然受疫情冲击,消费仍然处于恢复之中,但是还应看到,随着疫情防控效果逐步显现,就业保持稳定,消费恢复仍然会持续。从能源消费结构看,石油、天然气存在一定的对外依存度,但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还是煤炭。
从主要特点来看:第一,多数行业和地区生产回升。这些情况表明,工业生产逐步恢复,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没有改变,工业体系完备、配套能力强、发展韧性足的特点明显。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,生产生活秩序恢复,服务业改善态势有望延续。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是6.2%,比上月下降了0.4个百分点。二是国内需求有所恢复。
六是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恢复加快。当然,现在国际环境比较复杂,下一阶段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,进一步降低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农业生产压力,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平稳增长。今年5月1日生产线开始投料,5月7日晚7点产生首个满筒纱。
按照这样核算,这条生产线原计划6月底达产达效。这条生产线是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冀中能源)2019年投资建设的20万吨玻璃纤维(简称玻纤)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的第二条生产线,今年3月28日点火投产,由冀中能源全资子公司河北冀中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冀中新材)运营。5月11日到23日,原丝日产陆续突破50吨、100吨、200吨,6月18日开始原丝日产稳定在247吨规模,提前达产达效。而早在5月12日,第二条生产线的J826S-2000产品就已经开始投入市场,5月下旬以来全部产品实现全产全销,目前已经顺利销往国内二十余个省区。
6月18日,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第二条玻纤生产线日原丝产量达到247吨以上,产品合格率90%以上,提前12天达产达效,创出建设工期最短、启动速度最快的行业纪录。打造百亿级玻纤新材料产业集群是冀中能源的重点发展规划内容。
据冀中新材总经理李亚涛介绍,第二条生产线的达产达效,将更好地满足新型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,进一步提升冀中新材品牌的市场影响力,也为下一步拓展新的产业链、打造百亿级玻纤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。目前,冀中能源正在积极筹建第三条年产12万吨生产线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活力。在原有技术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的基础上,增设科技进步特等奖、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科学奖,强化对取得关键核心技术、基础研究突破的激励。
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,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,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。高性能聚烯烃方面,基于聚烯烃多重结构及其高性能化基础研究,开发出高性能管材料,成为国内首家列入国际PE100+协会产品名录的供应商。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,完善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机制,着力构建分工协作、整体联动、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。(作者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、董事长)。
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力度。针对企业自主技术成果,每年从增量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%的比例用于奖励。
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,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。针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技而优则仕等现象,加强人才成长通道建设,建立完善管理、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3个序列3个层次若干职级的职位体系,构建起纵向畅通、横向贯通的人才发展体系,打通了从助理工程师到集团首席专家的职业发展通道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,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,多次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强化技术源头供给,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,尽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,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发展安全。设置科技创新功勋奖,对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重奖100万元。不断完善攻关组织模式。推进从基础研究到工业转化的贯通式创新。从0到1,决胜未来。落实国家《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(20212030)》,加快制定公司战略性基础研究中长期方案,强化勘探开发理论、分子炼油、材料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布局,加快推动更多原创性成果涌现。
为此,公司把战略性基础研究摆在转型发展的突出位置,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。目前,中国石化形成了由24名院士,4100余名由首席科学家、高级专家和技能大师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,以及2万余名科技人才队伍,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。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,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创新平台,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,目前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、2家海外研发机构,建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在内的2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和43家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。
坚持稳住一头、放开一片,通过基础研究项目奖酬翻倍、工资额度倾斜等方式,全力保障基础研究、科研支撑平台技术人员薪酬收入,引导科研人员提出新理论、开辟新领域、探索新路径,提高技术源头供给能力。加强战略性基础研究,打牢原创技术策源地长远支撑。
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,构筑原创技术策源地四梁八柱。加快打造战略人才力量,夯实原创技术策源地人才基础。丰富人才表彰奖励方式,完善创新团队、原创成果的杰出人才命名制度,加大优秀事迹宣传力度,持续激发科研人员攻坚克难、矢志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。将科技投入增长率、自主技术转化应用指标纳入企业科技创新考核,确保每年不低于20%的科研经费用于基础研究工作,引导科技攻关向基础科学领域延伸。
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、重点研发计划、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项目,组织开展系列基础理论研究,有力推动了油气勘探开发、反应与催化、高端材料等一批重大原创性突破。例如,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方面,在缝洞型油藏形成机制、流体流动机理等方面取得原创突破,实现多个油气田的高效勘探与开发,相关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深入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,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,加快打造能源化工领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。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。
加强科技人才梯队建设。实施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,举办青年科技创新大赛,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,加快选拔具有前瞻性战略思维、科研能力强、发展潜力大的青年科技人才。
近年来,通过深化科技创新,中国石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:从1到10,决定当前。建立健全十条龙联合攻关机制,集聚公司科研、设计、生产、设备制造、工程建设和销售等全链条力量,打破单位、团队、专业、领域界限,加快锻造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竞争利器,累计完成200余项成套技术工业转化。新时代新征程,中国石化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坚定创新自信,勇攀科技高峰,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,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,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,推动构建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,持续打造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。
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。简化项目过程管理与验收程序,合理放宽科研投资审批权限,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内控管理流程,最大限度减轻科研人员负担,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。
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。2021年10月21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,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信心决心。
加大放权授权力度,赋予科技领军人才科研安排、人才引进、团队管理、经费使用、技术路线决策等高度自主权。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,积极筹建广东高端材料研究院、宁波新材料研究院,探索充分授权放权的管理模式,不断激发自主创新活力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